尼泊尔有三个最高地位的佛塔,都在加德满都附近。排名顺序是布达哈、斯瓦扬布与那摩布达哈,上个故事就发生在摩布达哈。但由于时间与地域原因,我不得不舍弃它。没想到首站抵达的斯瓦扬布佛塔居然是一个更有加持的佛教圣地。
这是一个建在加德满都西边山丘上的佛教寺院,它与加德满都乃至尼泊尔休戚相关。传说加德满都曾是个大湖,而斯瓦扬布便是湖中冉冉升起的一朵莲花,自体发光。后来,印度教将此传说发扬光大,说毗婆尸佛路过此湖投入一藕,不久长出的莲花里出现了大梵天,这里成为大梵天诞生并创造万物的地方。再后来,佛教又继续了这个传说,因为湖水中盘着众多巨蛇,为了更利于人类生存,国王从中国的五台山请来了文殊菩萨帮忙。文殊用手中利剑劈开了一个口子,放开了湖水,蛇纷纷随水游去。但为了安抚并镇住这些巨蛇,文殊在这莲花之上修建了佛塔。嗯,原来在远古时期,中尼两国就直航往来了。在东边的台阶上,还有文殊菩萨留下的脚印咧!后来传说阿育王来此膜拜过此脚印。
事实上,据牌文记载寺庙建于公元前460年,的确是整个尼泊尔最古老的遗迹。由于山丘林间有许多猕猴,在佛教在尼泊尔消弱的日子里,它们成了这里的主人,所以如今人们称它为猴庙。至于本名斯瓦扬布(Swayambhu),字面意思就是“自体发光”,反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
猴庙将土、水、火、气、天五元素安置在山顶各处,并在最中央的大佛塔上集中体现。佛塔的正方形须弥座代表土,半圆形白塔代表水,十几层的尖顶代表火,华盖代表气,最上面的极顶就是天了。
走入猴庙,我才发现,这原本是佛教圣地,却处处可见印度教的痕迹。如若是未经点悟的普通游客,应该也不会有突兀与不协调之感。在大佛塔西北边,有一座纽瓦丽式金色屋顶的印度教寺庙,供奉着Hariti女神,她在印度教中掌管着智慧与教育,所以这里亦成为当地考生父母必拜之地。还有旁边有个袖珍的佛教博物馆,里面有许多佛雕,它们也长得很印度。而博物馆外墙与佛塔下镀金在的装饰居然都是印度教里与湿婆神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眼镜蛇。不得不说,从一开始,印度教与佛教就在尼泊尔相辅相成,并且互相渗透,难以抽离得干净利落。
站在平台上向东眺,整个加德满都收纳眼底,阳光明媚地洒在一边的山谷,云雨狂风早已笼罩在城市另一端。原来,加德满都早已习惯了这阴阳两极的并存;那么,佛教与印度教的彼此容纳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突然,一只猴子从我眼前窜过跳到平台的悬崖边眺望,就像我一样;看来,我也要早点在这座世界首批文化遗产的神庙前领悟它最通用的名称——猴庙,而不仅仅是幻想那朵“自体发光”的莲花。
清透的云
上山到处飞扬的经幡
评论